沼氣“碳中和”成新興藍海!發電減排效應突出,市場空間廣闊
沼氣的主要來源是畜禽養殖的糞便和生物秸稈,也是污染物排放重點行業之一。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數據表明,畜禽養殖業COD、總氮、總磷的排放量分別為1268萬噸、106萬噸和16萬噸,分別占全國總排放量的41.9%、21.7%、37.7%,分別占農業源排放量的96%、38%、65%。
資料顯示,農村沼氣發展高峰時,年處理農業農村有機廢棄物近20億噸,有效提升了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農村生活污水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沼渣沼液等優質有機肥料,提高了農產品品質,推動了農業節本增效。
沼氣作為一種高效、安全、環保的清潔燃料,借助沼氣發電扶持政策,已經實現沼氣資源化利用,產生電能和熱能減少碳減排。
《2020中國生物質發電產業發展報告》的數據顯示,在沼氣發電方面,2020年,沼氣發電新增裝機14萬千瓦,累計裝機達到89萬千瓦;沼氣發電新增并網項目50個;累計發電量為37.8億千瓦時。
傳統填埋場滲透率僅29%,伴隨國補退坡,未來填埋焚燒將長期共存。在縣域垃圾產量提升+技術升級+碳交易三重因素推動下,小規模填埋場逐漸呈現開發價值,理論填埋氣市場將持續打開。
目前我國沼氣發電主要來源為填埋氣,而填埋氣發電屬于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范疇,高度契合國家戰略。
填埋氣業務90%的成本為人工、折舊及攤銷、維修費及資源使用費。折舊及攤銷主要與固定資產中的收集系統、預處理系統、發電機組及長期待攤費用中的項目配套設施和收集井及膜下采氣系統有關。
?生產設備維修費用主要系維修發電機組等設備發生的費用。資源使用費為公司為獲得當地填埋氣資源使用權,向各地合作單位支付使用費,一般為固定金額或發電收入的一定比例,四者共占主營業務成本的90%。
資料來源:申萬宏源
當前行業資源化利用率較低,未來隨著有機廢棄物處置市場的蓬勃發展,沼氣資源利用市場有望加快開拓。
東吳證券認為,我國沼氣利用滲透率低空間廣闊,2019年垃圾填埋場沼氣發電滲透率僅12%,填埋氣發電減排效應突出,利潤彈性有102%-339%增厚收益。